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顺天而生气勃发,以鲜活之形,揽乾坤心境。 蕴祥和流转,自成天地人和好世界。

当代书法,经典走向暮落?

书法进入近、现代以来,千百年书法的经典意识已经发生了动摇。在晚清,由于阮、包、康的极力鼓吹,碑学大兴于世,帖学道统被撕裂和破坏。他们以史无前例的肆虐感来抨击帖学和唐碑。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千年帖学和以颜真卿为代表的唐楷书法倍受时代冷落。

帖学和唐楷象是阻挡了碑学前行的道路,他们极力把帖学和唐楷拉下马去,为碑学中兴铺平大道。康有为是碑学“风暴”的主帅,他数陈碑学和唐碑之弊端,极力赞扬魏碑,把个“穷山儿女造像”说得天花乱坠。言词激切,偏颇之辞,处处可见。这完全附合康有为这个资产阶级改良家的性格,他把变法未就的心中积郁完全抒发了在书法变革上来,时代激情,历史勇气,千古难匹。应当说,碑学在当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由于千百年来帖学内部沉渣与积习,帖学至晚清已经逐渐走向衰竭,刻帖自身的危害已露出卢山真面目。唐楷多以刻碑形式存世,经风雨剥蚀,境界不新。但是,魏碑与南碑同样是碑刻,却因其粗犷的书法风格式样,再经风雨剥蚀,反而增添了几分天然的金石之气,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书法气息。今人学习传统刻帖和唐碑多因这种自然力的因素,使其失真而无法窥得真谛,而魏碑和南碑却经天工第二次创作,人们反而从中获得了新的书法境界,也许这正是魏碑书法一时兴盛的内在原因。

当然,晚清大量的魏碑出土,为书法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领地,人们厌倦了刻帖和唐碑熟悉的面目,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审美刺激,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西方激进文化不断冲击国学,影响着传统的文人思想,孔、孟儒学根基被动摇,新思想、新思维开始在传统文化各个领域占居位置,书法艺术的发展也置换了新的文化场景,想不变就很难。

当代书坛,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把传统经典当成反面的靶子,以破坏经典为己任,仿佛破坏程度越大,越现代,越后现代。

千百年经营的帖学经典已危机四伏,经典的东西再也没有昔日的话语霸权。它那看似赢弱的躯体,连申辩的力量都已失去,难道说经典走向暮落了么?

其实,这依然是对书法本质认识的迷茫。经典是什么?经典是传统谱系中的无数个被历史锁定的精点,这个点具有典范性,每个点又都是传统的切片,一个包罗万象的横断面。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推进,这些点还会增加,因此,经典是相对静止的,历史传统是流动的。书法经典就是指被书法史认定的无数杰作,它具有伟大的昭示作用,它的历史存在表明了书法史的厚重,也证明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刻。经典不会暮落,只有不被时代推崇的经典意识,却没有被消失的经典。当经典意识与时代潮流相契合的时候,经典意识及其相关艺术作品才会受到时代的推崇。唐碑是伟大的经典之作,但唐碑书法意识已不被当代人所崇尚,唐碑等式样在当代书法展厅中销声匿迹。但是,随着大量的不被人认知的魏碑书法闻名于世,魏碑中的一些精品,如龙门二十品等也成为历史的经典。若干年后,后人也许因为时代的原因不再崇尚魏碑经典了,最后又回到了唐揩,这也不足为怪。经典是一种资源,是艺术创造的背景材料;经典是灯塔,是路标,是驿站,是一种超越的目标。每一幅经典作品都是一座艺术的高峰。《兰亭叙》我们太熟悉了,但是它的艺术境界我们无法超越。你可以弃之不管,但绝不可践踏和破坏经典。认为经典不好而去说反经典好的人千万别信,认为经典真好又不把经典当会事,那是一种伪经典。艺术首先是一种思想,因此,看问题会有分歧,这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其实经典早就藏在你的身心,就像长在公牛头上的双角,想甩也甩不掉。因为你生活在这样一种历史延续的文化场中,经典的力量无处不在。

从当前书法创作的现状看,存在着两种思想倾向,他们在极力地变动传统经典的历史份额。一是来自本民族文化内部的一种状态调整。即对传统经典的补充和转换。对原有的经典认同,冷置存放,重新塑造评价,于是一些原来不被人们认知的东西上升到历史经典的位置。譬如说,魏碑中的一些精品,晚清以前尚没书出土,人们无法认知,经过碑学发展,重塑经典;又如一些精美的汉简帛书,也会从民间书法中走出来,成为历史的经典。历史越拉长,经典的份额会越多,这是规律。二是来自西方民族文化的冲击,即以西方强势文化思想来改造传统思想,以西化立场来看待中国传统历史,全盘否定经典,抹杀本民族文化在现实存在的合理性,而最终实现西化立场在本民族文化场中合法席位。现代主义者认为书法的汉字结构破坏了可识性原则,无法与外域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书法无法走向西方世界,因此,以破坏汉字结构为突破口,实施对经典书法的肆意破坏。他们只是看到了在西方艺术殿堂中中国书法的席位空缺,却小视了民族文化力量之坚韧,在这种艺术的探索中不时地受到来自传统历史的话语围攻是很正常的事情。民族文化有生生息息不断延续的内在张力,中国书法作为东方民族文化的代表,也一定会显示其历史的传承能力。传统历史的长河不会枯竭,经典也永远不会失落。我们看到的可能是黄昏后暂时的黑暗,而迎来的却是新的黎明的曙光。

评论(2)
热度(1)

© 知还书法 | Powered by LOFTER